沒事常聯(lián)絡
人生活在社會當中,時時刻刻都要在群體活動中度過,沒有群體活動的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,所以,社會交際、朋友間的聯(lián)絡便成了人生的焦點問題之一。人際交往是簡單而又復雜的社會現象,每個人從早到晚、從生到死都離不開與別人交往,聯(lián)系和交往是那樣地司空見慣、習以為常,但同時它又是復雜的,每個人都是有思想、有情感、有自我的心理特點,有各種各樣的目的和欲望的。每個人都有難以把握的心理因素,有著猜不透的秘密。在進行交往和聯(lián)絡的過程中必須講究一定的技巧和藝術。
人脈關系需要精心經營和維護,在與朋友間的交往中需要培養(yǎng)一種習慣:沒事的時候也要記得與他們經常保持聯(lián)絡。如果平時連一聲問候也沒有,到了有事相求時才找出塵封已久的名片簿查找別人的聯(lián)系方式,與別人聯(lián)絡,結果是可想而知的。
舉一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,如果你的一位十多年前的小學同學,其實你們住同一城市,彼此都知道對方的聯(lián)系方式,但是在逢年過節(jié)或者你遭遇不順時,他從來就未對你問候過。突然有一天,他主動地打電話過來要你幫他一個忙,你會怎么想呢?多少還是會有那么一點不太樂意去幫他吧。反過來,如果你與他或許有幾次的聯(lián)絡,在你的節(jié)日或生日時問候過你、在你患難的時候關心過你,這時他打電話過來尋找你的幫忙,你心里就樂意多了吧。
觀察各種性格的人,哪種人的朋友最多呢?為人細心、周到、熱心腸的人擁有的朋友比較多。因為他們關心朋友的感受、平時愿意主動去聯(lián)絡朋友的感情、去關心別人,并讓朋友真正體會到自己的關心。
朋友之間的感情發(fā)展,就像銀行業(yè)務中的零存整取,平時一點兒一點兒的儲蓄,到了一年、兩年后就有一筆錢了。朋友之間的關系同樣需要維護和經營,平時互相不來往,相當于不存錢;有事才想到找朋友幫忙,相當于從存折中取錢,只取不存,存折遲早會空的。以這種方式對待朋友,朋友之間的情感最終會枯竭,這種情況肯定不是我們樂于見到的。平時要多與朋友聯(lián)系,感謝朋友的關心和幫助,同時也要適當地拜訪朋友,主動關心朋友、幫助朋友,這樣可以增進了解、培養(yǎng)感情。交朋友有功利性目的,但并不是朋友間的每一次來往都是以利益來估價的。朋友間的大部分交往都是出于增進感情的目的,需要一點點地累積,其實也就是不斷地為你的人脈關系添加潤滑劑,使你的人脈關系更光亮。
如果你是企業(yè)領導人,“沒事常聯(lián)絡”所包含的對象就更擴展了一層,在沒事的時候不僅要與自己私人的朋友經常保持聯(lián)絡,而且要與政府、供應商、經銷商等利益相關群體中的重要部門或人員聯(lián)絡,增進彼此的感情。尤其要重視與政府建立良好的關系,主動與政府合作,主動與政府常來常往,主動向政府匯報自己的構想、計劃,企業(yè)的情況、困難,并經常向政府提供有關企業(yè)的資料,讓政府了解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情況,通過長期來往可以培養(yǎng)企業(yè)與政府之間的感情,積極地消除或消化彼此之間的矛盾與摩擦。這對企業(yè)或自己事業(yè)的成功都非常有用。特別是當在這種公共關系交往中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后,對企業(yè)與政府的溝通、企業(yè)問題的解決以及個人事業(yè)的成功都是很有幫助的。
施恩不圖報
前面提到了良好的人脈關系是在平時的交往和聯(lián)絡中建立起來的,沒事相求時也要想到與朋友交流一下思想、道一聲問候。在這種交往、聯(lián)絡過程中我們更強調真心和坦誠,而不是一種形式和純利用的商業(yè)化關系。如果你只是出于商業(yè)目的而刻意去培養(yǎng)友誼或者純粹把它作為促進自身事業(yè)的一種手段,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你與你周圍的人關系良好,你對別人也友善熱情,但別人一旦發(fā)現你的意圖之后,就不會把你當作真正的朋友。在你經營失敗或遇到災難的時候,那些表面的朋友都會一個個離開你,原因就是你平時不是真心待別人,而是在利用別人,從未不求回報地幫助過別人。如果想交到真正的朋友,建立牢固的人脈關系,還必須努力培養(yǎng)一些高尚的品質,寬宏大量、發(fā)自內心深處的友善和施恩不圖報的樂于助人的精神。
許多人在談及自己的提升或最初的成功時,都忘不了說到自己樂于助人,林肯在這方面就有突出的表現。他樂于助人,他在任何場合都能與別人打成一片。他在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亨恩頓先生說:“在林肯先生的住所住滿了人的時候,他會把自己的床讓給別人,然后他自己就到店里的柜臺上睡,卷一卷布當作枕頭。似乎誰有困難都會想到向他求助。”他的這種品質就像一塊磁石,可以吸引別人的目光,吸引別人的心。
如果你是懷著一顆誠懇的心與別人交往,不圖回報地去幫助別人,雖然忘掉了自我,忘掉了提供幫助和友愛能給你帶來的好處,但是,正如著名企業(yè)家吉田所說:“播種善的人也會得到善,善會循環(huán)給我們,讓善不停地循環(huán),大家都得到善的恩惠。”
所以不要老是想從別人身上得到什么,應該想我能夠給予別人什么,付出什么樣的服務與價值來讓對方先獲得好處。當你能持續(xù)這么做,并且大量幫助別人獲得價值的時候,也就是你成功的時候了。因為那些獲得你幫助的人會慢慢累積成一股龐大的力量,回饋給你所需要的幫助與支持。有人說,社會是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存在,它能一直都保持公平,給予就會被給予。如果你作為一家企業(yè)的經營者,盡管獲利是你經營企業(yè)的目的,但如果你愿意施恩不圖報地提供部分免費或超低價好商品給顧客,你獲得的收益就可能遠遠大于你施予別人所帶來的損失。
名古屋有一家叫做“加它”、因制造咖啡用新奶酪而聞名的名古屋制酪公司。這里的社長日比孝吉先生十分樂善好施,無論是什么都免費或超低價供給。
一種無味大蒜是由一個擁有此項開發(fā)技術的人推銷到日比先生這兒的。據說日比先生自己試過后感覺很好,于是就買下了這項技術,然后讓從法國巴斯德研究所來的研究人員對其效能進行研究。原來這種特別方法制成的無味大蒜中含有一種叫“阿霍安”的物質,它能凈化血液,除了對預防癌癥有效之外,還有利于白內障、高血壓、哮喘等病的治療。
有一次,一個朋友來要點兒過年用的咖啡。“那么,這個也給你,一起用著試試看”。日比先生順手將無味大蒜也給了這位朋友一些。沒想到這成了一個開端。據說到現在為止,這種無味大蒜已經派發(fā)給了全國25000余人。
結果,有感謝信寄來:“這種無味大蒜效果驚人。”其中還有人寫信來聯(lián)系道:“哪怕只付郵費呢?”“不能白白接受啊!”
這正是有趣之處。對后者,日比先生進行了勸服:“那樣的話,就請多多使用本公司的產品,或幫助宣傳一下‘加它’的產品就行了。”
派發(fā)給25000余人,簡單算算,這需要多少經費呢?每年竟然要超過25億日元。
但是,自從派發(fā)這種無味大蒜以后,公司的營業(yè)額迅猛增長,1994年年收入超過了700億日元。日比先生說想把派送給無味大蒜的人數增加到10萬人,考慮一下,據說成本花費達到100億日元,“可是,那個時候公司的營業(yè)額也會達到3000億日元吧”。
雖然都知道提供這種服務可以吸引顧客增多,但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又有幾個呢?
日比先生說過:“給予就會被給予。報恩方式可以促進公司發(fā)展,我只是對此做了一下實踐而已。”
作為企業(yè)的經營者需要施恩給顧客。同事與同事之間,即使互相是競爭對手,也同樣需要有施恩不圖報的思想去幫助同事完成某項任務,同事除了一方面敬佩你的干煉,另一方面對你的幫助也會有一顆感恩的心。真城地助人一臂之力,這會在不知不覺中為自己存下一份善果。
在同一個辦公室中,小王擬了一份項目策劃書,內容很有價值,但可能不合經理胃口,要被拒絕。小王正在猶豫不決,旁邊還有人冷嘲熱諷,擠眉弄眼。下班后同事小張過來幫他看了看策劃書,為小王提了一些合理的建議,進行了一定的修改之后交給了經理。后來這個項目策劃被經理采納了,還給小王加薪獎勵。小王對小張的幫助牢記在心里了。
過了一段時間,小張想申請配一臺筆記本電腦,按經理的風格,這個申請批準的可能性有點小,但筆記本電腦對他經常外出出差又很必要,這時小王給小張幫忙出點子,勸小張在申請書上注明:“這臺電腦將在與我們有業(yè)務往來的那家公司,以最低價格購買。”結果小張的申請被批準了。
小張和小王在工作中互相幫助對方完成自己的心愿,擦亮周圍的人脈,贏得同事的尊重和佩服。
當然,你對別人的幫助應落到實處,不要停留在口頭上,要有行動,并徹底幫助他人解決實際的困難,讓你付出的幫助能真正起到實效。比如有一位盲人在大街上著急地用拐杖敲著地面,是在說他不知道該怎么走了。好心的你走上去,想幫助他,告訴他左邊是北,右邊是南,他其實仍然分不清楚,他需要你拉著他的手,帶著他走一段路。
毛澤東曾說:“做一件好事并不難,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。”要做到無私地、誠懇地、不存半點回報地幫助別人已經很難做到,如果要持之以恒地幫助別人就更難了。所以,無私地、始終如一地幫助別人,一直是受到社會普遍尊敬的優(yōu)良品質。如果你能達到這種境界,能夠毫無私心地幫助別人,并且堅持不懈地幫助別人,這將會為你的人脈添加一個重要法碼,贏得朋友、贏得權力。
有福要同享
要實現人生的夢想,單打獨斗是行不通的,你需要與其他人攜手合作,把大家的才華、技能、所學的知識、所受的訓練與所有的專長都集中起來,大家朝同一方向努力,沒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完成的。但是,一定要記。号c大家共享榮譽。因為項目做得漂亮,外界的掌聲、關注肯定少不了,權力和利益也隨之而來。凡是出過力的人,你都要讓他們覺得“與有榮焉”,一同戴上成功的美麗光環(huán)。他們的成功,有你參與,你的成功,讓他們分享,人人都能嘗到成功的甘美。
在團隊中要有團隊合作的精神,一個伙伴的成功,就是大家的成功。你身為團隊中的一員,應盡好自己的本分,與大家同心協(xié)力。個人與團隊都有所獲得,創(chuàng)造一種“雙贏”的局面,你團隊的成就,也就是你的成就,拋開自我,彼此高度信賴,一致為整體的目標奉獻心力,使你所在的工作小組或團隊出類拔萃,大家共享成功的幸福和榮耀。
位于苗栗廣源科技園區(qū)的友旺科技公司,成立的歷史并不久,規(guī)模也不大,知名度更不高。但是,在僅僅有200名的員工中,卻有20多位億萬富翁。
為什么在這樣一個小公司里短時間內造就這么多的富豪呢?原因就在于總經理歐陽自坤具有“利潤分享”的觀念,采用“切蛋糕哲學”實現了“利潤分享”的“公平性”,公司內人人都可共享成功的幸福,由此產生了巨大的激勵作用,業(yè)績成倍增長。
以新臺幣500萬創(chuàng)立友旺公司的歐陽自坤表示,他在大學畢業(yè)之后,曾在好幾家公司任職,但是他發(fā)現這幾家公司的老板,在財富增加之后,卻很少將利潤與員工分享。許多優(yōu)秀的員工在失望之余,都紛紛離職。留不住員工的公司,后來都倒閉了。歐陽自坤認為這是老板“自肥”、“獨肥”,導致“財聚人散”的惡果。于是,他就興起創(chuàng)業(yè)的念頭,同時決心要將“利潤分享”的觀念付諸實現。而公司取名“眾旺”(友旺的前身),意即希望眾人皆旺,“友旺”則是所有的朋友都旺。
歐陽自坤說:“所謂‘切蛋糕哲學’,就是對利潤的分享,員工如有意見或不滿意時,就由那個人負責切。不過切蛋糕的人,要最后才拿蛋糕。如此一來,就不會有不公平的情形產生。”
從“利潤分享”的觀念開始,到“切蛋糕哲學”的實踐,歐陽自坤領導的友旺公司,資本額已達到45億元,營業(yè)收入更是成倍增長,獲得則從1996年開始已連續(xù)四年創(chuàng)造出每股稅前盈利都維持在45元的佳績。
由于“利潤分享”,目前“友旺”的股份約有五成左右是由員工持有。因為“公平性”,所以員工對工作會全身心投入。歐陽自坤說:“只要員工開心,工作就會專心,公司的發(fā)展自然跟著來。”
如果你作為領導能把一部分利益分給下面的員工共享,那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勵員工的士氣,雖然花費很多,但正面的效果難以估計。一方面,員工的身心可以獲得舒解,另一方面也是溝通感情、相互交流的好機會。有福同享、有難同當,創(chuàng)造一個寬松和睦的人際環(huán)境,使員工在這個環(huán)境中獲得方向感、信任感、溫暖感、舒適感、實惠感與成就感。比如,主動為自己的職工創(chuàng)造和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、生活環(huán)境、消遣設施,合理安排勞動強度,使員工們在八小時之內和八小時之外都感到舒暢適宜。共享榮譽,有福同享,領導者在獲得各種榮譽之后,如果能以各種形式讓下屬分享榮譽及榮譽帶來的喜悅,會使下屬得到實現自身價值和受到領導器重的滿足,這種滿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會釋放出更多的能量,也在無形之中沖淡了人們普遍存在的對受表彰者的嫉妒心理。
作為普通人,也同樣需要和別人共享幸福,只有這樣你與別人的關系才能更和諧,你才能融入到所在的集體中去。俗話說:“吃別人的嘴軟,拿別人的手短。”如果你平時就能把你自己的幸福分一部分給你所交往的人共同分享,別人當然會覺得你慷慨大方、樂于助人、心胸寬廣、值得信賴,這樣一來你不僅能夠成為你所在集體中的一員,而且你將贏得別人的支持和贊賞。
有人說:如果你習慣了獨享榮耀,那么總有一天你會獨吞苦果!一個人分享成果,是一種“吃獨食”的心態(tài),這樣會引起其他人的反感,從而為下一次合作帶來障礙。特別是當你在工作中小有成就時,在你高興之余,千萬別忘了與大家分享。如果這一成績的取得是大家集體努力的功勞,這時更加不能獨占功勞,否則會有人認為你好大喜功,搶占他人的功勞。所以,幸福共享、榮譽共分,不僅能使自己保持開心快樂,而且別人也會覺得你有人格魅力。你和藹親切,給人溫暖,人們就愿意接近你。當然,如果你現在還沒有完全具備這樣一種品質,只要你愿意花費工夫,經受磨礪,就會創(chuàng)造同樣的奇跡。你能把自己的幸福分一部分給別人,給人寄予同情和安慰,盡其所能,幫人擺脫困境,這些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成就,但更重要的是,這將給你帶來可觀的收益,你的人脈越來越光亮,你的人格魅力永恒持久,不易消逝,讓人難以拒絕,你煥發(fā)出耀眼的光芒,消除了所有的偏見,你將獲得人際交往中的巨大成功。